top of page

中美貿易談判鬥智鬥勇

  • Writer: Nextweekly壹週報
    Nextweekly壹週報
  • 3 hours ago
  • 8 min read

【Gary安Blog】

ree

不久前美國媒體爆料稱,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突然提出考慮向美國投資一萬億美元,用來換取美國撤銷針對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和貿易所設的國安限制。文章稱,一位參與美中談判匿名人士表示,中方在前段時間的中美馬德里談判中,再次提到用鉅額投資美國,換取美方降低對中方在美投資設廠所需進口產品的關稅,以及改變美國多年來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將不支持臺獨改變為反對臺獨和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表態。會後美國財長對外透露消息時稱,中方提出一個“大膽想法”,目前具體內容以及美方是否同意中方立場還沒有定論。據說美方認爲中方代表在談判中的政策非常靈活,真真假假讓美方代表很不適應,搞不清中方哪些是玩真的,哪些是虛晃一招,稍不小心就會上中方的儅。有分析指稱,美方需要緩和與中方的緊張局面,極限施壓遇到降龍十八掌肯定破功,為避免與中方爆發全面貿易戰,並引發臺海軍事衝突,尤其是在俄烏戰爭和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中,美方更需要中國協助配合。不久前,在南韓舉行APEC會議期間,進行了習近平與川普會面,中美兩國元首就多項貿易相關議題達成共識,鑑於中美兩國戰略對抗的本質,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經濟層面和各種利益範疇,在美國無力阻止中國崛起情況下,美國只能采取為中國崛起製造障礙和設計陷阱這一招,目的是放緩中國崛起的速度,如今美國不具有單挑中國的實力和承受與中國正面衝突帶來的後果。川普曾經說過,他不願意看到中美兩國競爭對抗最終演變為軍事衝突的結局。有分析指出,目前俄歐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消耗,正在為世界走向2G管理模式鋪平道路,中國需要花時間和財力為自己打造崛起後的全球生態圈,美國正在全力鞏固二戰後建立起來屬於美國的生態圈。川普私下裡表示,只要中國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美方將會考慮逐漸拉遠與中國發生衝突的距離,臺灣問題在一定的國際生態環境下,是可以通過和平談判進行交易的。


9月14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就中美經貿問題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會談後中美雙方都多次提起中方有意投資美國的事宜。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採訪時表示,中美雙方當時討論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環境”等相關問題,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時也提到此事,習近平還特別強調,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而川普要求中方更多采購美國商品和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對話中習近平也特別強調中方有意願向美國本土大規模投資,但美方必須逐步取消之前出臺的阻止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相關政策,川普在通話中表示很欣賞中方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目前美國川普政府對中美兩國貿易談判表示樂觀,不過川普政府內部在對華貿易談判的態度上分為兩派,一派人認為,美國不可能像當年對待日本那樣,在沒有任何損失情況下擊敗中國,只要在高科技領域裡限制中國科技發展速度,美國還可以稱霸世界;而另一派則認為,必須要將中國徹底擊敗,甚至不惜使用軍事手段。為了提醒美國鷹派分子,中國不得不在93閱兵上展示正在服役的高科技性能武器,警告美國鷹派人士意味非常濃厚。在中國93閱兵之後,白宮一些主張對中國強硬派人物陸續被川普邊緣化,有的甚至被踢出內閣,之後很少看到他們再在媒體上發聲。


有親民主黨媒體指責川普稱;中美會談背後有交易,一萬億美元是不能買通川普。彭博社評論說;中國給出的條件非常誘人,中國願意投入遠超歐盟、日韓承諾規模的資金,用一萬億美元換取美國對中國企業投資限制的鬆綁,這聽起來像是一舉多得的完美方案,既有終結中美長期的貿易摩擦的作用,又能延續雙邊經貿關係的深化,然而彭博社話鋒一轉立刻質疑川普不會接受中方的提議。彭博社質疑川普說;川普上任僅三個月內,他所宣布的外國與企業承諾投資總額已突破一萬億美元,相當於拜登政府四年引資總額的五倍,號稱能帶來超過520萬個就業崗位,能為美國經濟增長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先不管這些投資能兌現多少,反正川普已經把牛吹出去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謂“中國投資美國一萬億美元”的構想缺乏現實基礎,究竟能兌現多少還是值得懷疑。分析質疑川普接受中國一萬億美元投資等於放棄“美國優先”路線,向中國企業全面開放基建、半導體、通訊和人工智能等產業市場,等於把美國高新技術企業打包賣給中國。從美國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中國在談判中提出向美方投資一萬億美元的設想的確是個好話題,既讓川普政府心動,也反映出川普權力再大,也不可能一手遮天,摸准了川普每項政策推出的根源。一萬億美元投資美國實行起來一定困難重重,難道中國政府不清楚這些問題嗎?當然不是,這就是談判的藝術,中美兩國不能將談判帶到死胡同裡,中國未必真打算投資一萬億美元到美國,中國人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萬一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怎麽辦?關鍵的問題是,看美國川普總統如何接招,中國政府吃定川普身後的力量不會允許川普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中國政府要的是牌桌上總是有牌可打的局面,同時也展現在與美國貿易談判中鬥智鬥勇的格局,一方面做向美方示出善意和誠意的舉動,讓中方在談判桌上總能占有主動權;另一方面也是對川普貿易政策的一種試探和出招,還有安慰川普讓其更大膽在國内落實“川普大革命”的步伐。雖然中國一貫堅持不干涉美國内政,但也必須經常提醒川普,你的敵人在國內,並不在國外,更不是中國。


分析稱,中共顯然在對待前任民主黨拜登政府和現任共和黨川普政府的態度有所改變,拜登執政期間對抗中國所有政策都是衝著推翻中共統治而來,並不擇手段栽贓中國制度。鼓動香港“反送中”動亂,指責新疆血汗棉,製造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假新聞,煽動和策劃中國年輕人反政府的“白紙”運動,在世界範圍裡組織價值觀聯盟對抗中共專制等等。拜登對抗中國打出的牌都是無法妥協和退讓的,都是衝著顛覆中共統治政權和改變中國社會制度而來,顯然這些內容都是不可交易的。而川普則不同,川普不搞意識形態那一套,直接進入主題,上來就打關稅戰,從經濟實力角度出發和下手,川普每打出一張牌,看起來很強勢,很不合理,很不公平,但都是發力在經濟層面擊垮中國。不過在中國人看來,只要是與經濟有關,與金錢有聯繫的議題,都是可以交易的,可以談條件的,也是可以協商妥協的。不要認為美國已經將中國作為最大的假想敵和對手,中美之間就沒有互動和協商的空間,再硬的拳頭打在棉花上也一定是事倍功半,中國人非常有耐心。目前看到美國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兩黨進入到“階級鬥爭”模式,按理說民主制度的政權更替應該是通過選舉和平落幕,可是當川普從暗殺中死裡逃生之後,民主政權更替就不再是和平的過程,從某個角度上看,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本質上沒什麼兩樣,一個是“打著紅旗反紅旗”,另一個是“打著民主反民主”,本質上都是奪取政權。


民主黨拜登下臺後,留給川普是一個巨大亂攤子,明明拜登執政時就有發起關稅戰條件和治理非法移民的必要,可拜登領導的民主黨擔心會傷害到本黨選舉的基本盤,因此對美國社會的陳年舊疾視若罔聞,川普是在做矯枉過正的事,自然會讓美國民衆感受有些痛,川普和拜登雖然都是反共強硬派,但有一點不同,川普懂得變通,不會一條道跑到黑,雖然被外界批評總是變來變去,但國際關係原本就是變來變去的玩意。人們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川普被中國人看成是“懂王”,他不像拜登民主黨人那樣,做事“不撞南牆不回頭。人類社會不怕出現矛盾和衝突,關鍵要看領導人如何解決衝突和矛盾。看看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美國TikTok的解決方案,從中能看出中方始終堅持與美方“不對抗、不衝突、互利雙贏”的策略,中國同意將美國擔心的用戶個人數據資料部分轉讓給美國公司掌管,但是在整個TikTok的算法上和一些核心技術上依然保持主動權,尤其是在TikTok的紅利分配上,中國原公司依然是最大獲利者。美國政府將TikTok看成是政治問題,而中國卻認為TikTok母公司的經濟利益不得受到傷害。TikTok的母公司在世界範圍建立起的生態圈,是美國人無法拿走的,再過若干年沒準美國人又會求著中國人將TikTok買回去也是沒準的事。什麼是商業的生態圈?說白了,就是人口數量嗎!


有人會問,中國自己經濟發展在美國打壓下都遇到很多困難,哪有多餘的錢可以花在美國投資項目上呢?一萬億美元投資到美國可不是個小數字,換算成人民幣,一萬億美元差不多等於6-7萬億人民幣,中國建設世界最大的雅江水壩才需要1.2萬億人民幣,這麼多錢投資到美國能拿回成本嗎?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打出這個籌碼是在“將”美國汎化國安政策“一軍”,也點明汎化美國國家安全策略會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多大損失。筆者認為,中國這項提議會改變川普總統思考問題的角度,川普政府不接受這項提議,中國政府今後在談判桌上便可佔主動,不採購美國大豆和其它農產品和限制中國稀土出口也有了理由,這也是一種在談判中製造談判籌碼的招數,川普政府肯定不敢接招,否則會讓美國這些年來對中國在科技、金融、經貿等領域裏的打壓和遏制落得雞飛蛋打一場空。有人會問,如果川普政府再提出額外要求該怎麼辦?果真如此,這說明中方打出一萬億美元投資美國這張牌,的確碰到川普“交易的藝術”軟肋,只要川普政府繼續提出新要求,證明這種形式的籌碼和交易具有可行性,中國不著急,著急的是川普,因為川普要面對美國中期選舉和四年後的大選。賭桌上賭客們最怕賭局很快結束,手中總能有牌可出,讓賭局可以繼續下去,那才是賭桌上的高手。眼下不論美國哪個黨執政,都不會改變對中國的敵對態度,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對美國打壓不卑不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發展好

自己的經濟,只要不涉及主權和政治制度問題,在經貿領域裡任何問題都可以談,都可以妥協交易。川普的軟肋就是他必須要拿出成績單,為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做準備,甚至還要為下屆共和黨人繼續贏得總統選舉鋪路。(完)


------------------------------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Comments


bottom of page